foxxx99

说废话bot

“天下的愚夫蠢货,都爬出来了吗?啊?”

芈女士粉总能做出点让我叹为观止的迷惑行为。

孤棹客:

没什么,给大家看个🐒@叶澜青青 既然你不要脸,那我只好奉陪到底了














自称是史料记载,结果怎样?


嬴稷写成赢稷也就算了,公元前325年继位是什么鬼?厉害了我的昭,一出生就继承大统。


“以秦王年幼之名主政长达四十一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暂不提洗脑包,这句话逻辑上就不对吧,年幼的六十岁老头儿吗?




这么浅显的错误还是在我的提醒之下才改过来的,您这史料是不是有点不靠谱啊?




至于为什么百度百科不能信,看下一张图,也就是p4:摘自宣太后的百度百科。


这段话的原话是“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出自《史记 穰侯列传》。


宣太后的粉丝厉害了,这会儿不但要抢儿子的功,连弟弟的功也不放过啊。




所以说了半天史料记载,东西呢?把你的野鸡史料地摊文学拿出来给我看看啊。




诸位也可以看到,我并没有阻止她搞文创,只是让她对于史料记载这四个字严谨一点......然后她就把我拉黑了。还开始挖我历史试图找我的漏洞😂




您配吗?




告诉你吧,这就是你说你喜欢的大秦帝国官方的图,就是这么不严谨,不但图片不严谨写错了,就连预告也写错了呢,不信自己去看https://b23.tv/BV1Ys411k7uc,一开头就有哦。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我现在要上史料了,注意看好了哦~




一、关于秦宣太后主政四十一年这件事。




史料中从来没有过这种记载




首先明确一点:秦昭襄王初期,她确实是有参政权的,但那是因为这是秦国惯例,并非因为她本人能力出众。事实上,由于秦昭襄王的强势,宣太后在合法摄政期依然没有办法总揽朝政,攻伐大事最终要经过秦王首肯,这一点《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和《战国策》中都有相应的记载:


“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为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怀王怨前秦败楚於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於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肴,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 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於肴以救韩。楚兵去。”


这就是著名的黄段子事件,此时发生在秦昭襄王元年,还没有加冠亲政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太后的政令没能走出咸阳宫。秦王将她的决策一票否决,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调动了军队。


根据这项记载及出土文物可知,《战国策》中所说“王与向寿(昭襄王的朋友)专断于朝”是正确的,“宣太后自治”则是美化传主魏冉的夸大其词。


同时这段话里也能看出来,宣太后并没有像电视剧中美化的那样一心为秦,她本质还是个一心为楚的楚国人。




而在昭襄王加冠亲政之后,宣太后更少见于史册,除了她全程参与的义渠事件,就只是偶尔以劝谏其子的形式出现,例如《战国策 秦策三》中记载:


“五国罢成皋,秦王欲为成阳君求相韩、魏,韩、魏弗听。秦太后为魏冉谓秦王曰:“成阳君以王之故,穷而居于齐,今见其达而收之,亦能翕其心乎?”王曰:“未也”。太后曰:“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 ”




根据《周本纪》,她甚至一度还沦为残破的周王朝用以讨好秦王的道具


《战国策·西周》:周君之秦。谓周最曰:“不如誉秦王之孝也,因以应为太后养地。秦王、太后必喜,是公有秦也。”




有人把《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当作历史事实,却忽略了这句话本身的定义是一句【谬】言,太史公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杨宽先生也认为,这是纵横家的夸大其词。秦昭襄王逐外戚,实是出自中央集权的政治考量,而非家庭矛盾或武力夺权。




二、我们来谈谈诱杀义渠王事件




首先,义渠真的强大吗?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秦惠文王十一年,义渠君为臣。秦惠文王更元五年,王北游戎地,至河上。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侵义渠,得二十五城。后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


秦惠文王十一年就称臣了,还强大?秦昭襄王忙着对付六国懒得理他而已。


义渠戎在秦惠文王年间即被降国为县,到秦昭襄王时,已是“残义渠”,就连义渠戎王与宣太后的相通也是因为义渠戎王入朝而成,严格来说,这桩功业的开端也是一桩丑闻


更何况,宣太后本质上也就是打了个辅助。




三、关于秦昭襄王和宣太后的母子关系




这方面我已经讲了无数遍了。




《战国策 燕策二》中记载:“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赵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鄳隘。’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该段史料中不但说明了穰后、宣太后对秦昭襄王毫无约束力,还说明了,秦昭襄王对母舅甚至可以随意的【欺】,孰强孰弱、关系好坏一目了然。




不仅仅是生前,死后也不能保证,先是活活以忧愤而死:


《史记 魏世家》: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穣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




甚至她连谥号也不曾拥有:


宣太后之“宣”乃是尊号,《史记》中有明文记载,“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这说明她称“宣太后”是在儿子初继位时,这时距离她的死亡还早,因此,这不可能是一个谥号,毕竟真实历史中不可能发生“我孝庄”般的低级错误。


“宣”字作君王谥号讲的确规格很高,然而在宣太后这里,它与赵武灵王王后惠后(吴娃)之“惠”、惠文王王后威后之“威”无区别。


秦国第一位拥有高规格独立谥号的太后乃始皇之母帝太后,《史记》也有明确表述,是“谥”而非“号”,且是死后才有的追赠。而根据《竹书纪年》,宣太后应该也不是首位使用“太后”称呼的后妃。她在秦国的地位,说直白点,很一般,非常普通的一位王母。




除此之外,身为太后的她本该拥有一座亚字墓,实际上却只有一座5万平方的中字墓,别说比不上惠文王和惠文王后的64万平方亚字墓、秦昭襄王本人和唐太后的72万平方亚字墓,甚至连早早死去的悼太子的15万平方亚字墓都比不上。




这母子关系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了吧。




最后,你说她是成就秦国不世功业绕不开的人物




事实上,宣太后芈八子其人在《史记》、《战国策》、《纵横家书》等史料中毫无存在感,如果别人提及一次也算进去的话,有关她的记载共有十条左右。这就是你说的重要人物?




最后再提醒你一句,搞文创就搞文创,没人拦着你。但是你要么查好资料,多看几本书,用真正的史料来给我们讲史料记载,要么就老老实实搞你的同人,别什么玩意儿都来给我倒贴史料。




以及,你加上秦始皇的tag做什么?





评论(2)

热度(44)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